成语词典:人弃我取

成语词典【人弃我取】

人弃我取怎么读、人弃我取的发音、人弃我取的读音

拼音:[ rén qì wǒ qǔ ] 发音

人弃我取是什么意思

人家不要的,我去取来。原指商人经商时善于掌握行情及时机,以便谋取厚利。现用来形容自己的兴趣、见解与他人不同。

人弃我取近义词

隐恶扬善 彼弃我取

人弃我取反义词

人取我与

人弃我取的意思及文献解释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与众不同

结构:联合式 感情:褒义词 字数:4字 年代:古代 热度:常用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例子

想到我们中国人最善于人弃我取,那么大概齿咬是更近于实际罢。 茅盾《某镇》

人弃我取造句

  • 1、眼下商业不景气,商店纷纷关闭,我们不妨来个人弃我取,趁机好好赚一把。
  • 2、他从不争强,总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3、他精明过人,生意有今日的成就,是全凭人弃我取的本领。
  • 4、他精明过人,生意有今日的成就,是懂得人弃我取的道理。

人弃我取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用平价买进粮食,到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这样,就促进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李悝的经济改革,尤其是所实行的“平籴”法,使一个名叫白圭的商人受到启发。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出了一种适应时节变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要,价钱也就便宜下来,他就大量买下粮食。这时,粮价虽然很低,但蚕丝、漆等因不是收丝或割漆的季节,没有大量上市、价钱自然很高,他赶紧把这些货物卖出去。到了收丝时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贱下来,而粮价却高了起来。这时,他就收进蚕丝,卖出粮食。就在这买进卖出之间,牟利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