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 cuó | |
---|---|---|
多 音 | 1音 | |
部 首 | 疒 | |
笔 画 | 12 | |
五 笔 | UWWF | |
注 音 | ㄘㄨㄛˊ | |
结 构 | 左右结构 | |
笔 顺 | 详解 |
字体鉴赏
相关信息
痤 古文字(海内外)
解释及文献记载
【痤】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痤cuó 名词
痤疮;皮肤病;通常是圆锥形的小红疙瘩;多生在青年人的脸或胸、背上。通称粉刺。
【痤】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痤 cuó名词
(1) 痈
痤,小肿也。从疒,坐声。 ——《说文》金星之山多天婴,可以已痤。 ——《山海经·中山经》(2) 又如:痤疽(犹痈疽,毒疮);痤人(患痈疮的人);痤然(像痈疽似的);痤睢(痤疽)
(3) 疖子
郁乃痤。 ——《素问·生桉通天论》。注:“色赤瞋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
(4) 如:痤赘(小疖。比喻小祸害)
【痤】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韻】昨禾切【集韻】徂禾切【正韻】才何切,音矬。
【說文】小腫也。一曰族絫。
【徐曰】今別作瘯蠡,非是。
【玉篇】癤也。
【博雅】痤,癰也。
【韓非子·六反篇】彈痤者痛,飲藥者苦。
【後漢·律曆志】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當至不至,多病痤疽泄。
【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可以已痤。
【註】癰,痤也。 又人名。
【史記·秦本紀】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