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bēng fāng
多 音 2音
部 首
笔 画 8
五 笔 PYYN
注 音 ㄅㄥ,ㄈㄤ
结 构 左右结构
笔 顺 点 横撇 竖 点 点 横 横折钩 撇 详解

字体鉴赏

祊

相关信息

相关汉字(按部首查询)更多》

祊字成语更多》

解释及文献记载

【祊】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 bēng ]

1.古代在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设祭于堂,为祊乎外。”

2.古代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祝祭于祊。”

3.中国春秋邑名,今山东省费县东南。

[ fāng ]古通“方”,指四方之祭。

【祊】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 祊 bēng名词(1) 古代称宗庙之门。亦指庙门内设祭之处 为祊乎外。 ——《礼记·祀器》祊之于东方失之矣。 ——《礼记·郊特牲》祝祭于祊。 ——《诗·小雅·楚茨》

。傳:“门内也。”按,祭于庙门曰祊,故庙门曰祊

(2) 指正祭毕后于次日举行的绎祭 设祭于堂,为祊乎外。 ——《礼记·礼器》(3) 古邑名。春秋郑国祭祀泰山时的汤沐之邑。在山东省费县东南 郑伯使 宛来归 祊。 ——《左传·隐公八年》

(4) 河名

,在山东省

【祊】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午集下】【示字部】

【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音閍。

【說文】作。从示,彭聲。或从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

【詩·小雅】祝祭于祊。

【傳】祊,門內也。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

【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

【註】祊,明曰繹祭也。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

【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 又邑名。

【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

【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 又通邴。

【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

【註】彼命反,又音丙。 又叶補光切,音邦。

【詩·小雅】祝祭于祊,與下祀事孔明叶。明音芒。 【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致禽以祀祊。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引《詩》:以社以方。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