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 bǐ | |
---|---|---|
多 音 | 1音 | |
部 首 | 竹 | |
笔 画 | 12 | |
五 笔 | TVFH | |
注 音 | ㄅㄧˇ | |
结 构 | 上下结构 | |
笔 顺 | 详解 |
字体鉴赏
相关信息
筆 古文字(海内外)
解释及文献记载
【筆】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见“笔”。
【筆】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筆筆 bǐ名词(1) (會意。从竹,从聿。“聿”( yù),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从竹。本義:毛筆)
(2) 同本義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 ——《說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爲之,加竹。史載筆,士載言。 ——《禮記·曲禮》不能竟書而擱筆。——清· 林覺民《與妻書》又如:毛筆;鋼筆;圓珠筆;筆削(修改文章);筆帕之敬(雅潔的禮品);筆楮難窮(文字難以充分表達。楮:紙的代稱)
(3) 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品 如:筆聖(超絕凡常的書法家);筆精(指文章精妙)
(4) 散文,相對詩而言 如:筆文(書面文辭);筆述(文字記述)
(5) 筆跡。指組成漢字的點、橫、直、鉤、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跡 如:“天”字有四筆;筆形(筆畫的形狀);筆腳(字跡;筆跡)
(6) 筆法。曲筆,伏筆 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圖畫》詞性變化
◎ 筆筆 bǐ〈動〉書寫;記載 至於爲《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史記·孔子世家》又如:代筆;筆資(筆頭上的功夫);筆吏(專門抄寫文字的小吏)
◎ 筆筆 bǐ量词用於款項、書畫的量,如:一筆款;三筆賬;寫得一筆好字
【筆】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又【嚴訢】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