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cēn zān cǎn
多 音 3音
部 首
笔 画 17
五 笔 TCCE
注 音 ㄘㄣ,ㄗㄢ,ㄘㄢˇ
结 构 上下结构
笔 顺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撇折 点 撇折 点 撇折 点 撇 捺 撇 撇 撇 详解

字体鉴赏

篸

相关信息

相关汉字(按部首查询)更多》

篸字成语

解释及文献记载

【篸】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 zān ]

1.缝衣针。

2.古通“簪”。

3.缀,插。

[ cēn ]〔篸差〕古同“参差”,长短或粗细不齐。

[ cǎn ]方言,一种簸箕。

【篸】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篸 cǎn名词

(1) 〈方〉∶一种簸箕

一头挑着一只空篸子。——陈残云《香飘四季》

(2) 另见 zān 基本词义

◎ 篸 zān 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注:“篸与簮同。”另见 cǎn

【篸】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未集上】【竹字部】

【集韻】疏簪切,音森。

【說文】差也。一曰竹長貌。 又【集韻】初簪切,音梫。篸,竹貌。 又洞簫也。

【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

【註】參差,洞簫。一作篸。

【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象鳳翼參差不齊之貌。

【洞簫賦】吹參差而入道德。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正韻】祖含切。同簪。

【博雅】謂之簪。或作,或作篸。

【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江作靑羅帶,山爲碧玉篸。 又【廣韻】側岑切【集韻】緇岑切,音斟。同鍼、針,所以綴衣。 又【廣韻】【集韻】作紺切。

【篇海】簪去聲,以針篸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