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 zì | |
---|---|---|
多 音 | 1音 | |
部 首 | 肉 | |
笔 画 | 12 | |
五 笔 | HXMW | |
注 音 | ㄗˋ | |
结 构 | 上下结构 | |
笔 顺 | 详解 |
字体鉴赏
相关信息
胔 古文字(海内外)
解释及文献记载
【胔】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胔zì 名词
〈文〉人或禽兽带有腐肉的尸骨;尸体。
【胔】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胔 zì 〈名〉腐烂的肉
掩胳埋胔。 ——《礼记》。郑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胔】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未集下】【肉字部】
【集韻】疾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漬。
【說文】鳥獸殘骨曰骴,可惡也。
【禮·月令】掩骼埋胔。
【註】肉腐曰胔。
【前漢·陳湯傳】埋胔。
【註】有肉曰胔。 又【廣韻】疾移切【集韻】才支切,音疵。
【廣韻】人子腸名。 又水族之名。
【左思·吳都賦】摸蝳蝐,捫胔蠵。 又【集韻】牆之切,音慈。水腸謂之胔。
【淮南子·說山訓】海水雖大,不受胔芥。
【釋文】胔,音慈。 又【五音集韻】秦昔切,音籍。病也,瘦也。 又【五音集韻】疾二切,音自。骨有肉也。 【集韻】本作骴。亦作髊㱴殐。或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