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chóng
多 音 1音
部 首
笔 画 6
五 笔 JHNY
注 音 ㄔㄨㄥˊ
结 构 单一结构
笔 顺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详解

字体鉴赏

虫

相关信息

相关汉字(按部首查询)更多》

解释及文献记载

【虫】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虫chóng 名词

(虫子、虫儿)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

【虫】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 虫蟲 chóng名词

(1) (象形。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说文》风为虫。 ——《孔子家语·执辔》烦气为虫。 ——《淮南子·精神》禽兽虫蛾。 ——《列子·黄帝》虫飞薨薨。 ——《诗·齐风·桑柔》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人民不胜虫蛇。 ——《韩非子·五蠹》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肉腐出虫。 ——《荀子》(3)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 ——《吕氏春秋·览冥》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4)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hóng

①爬虫,昆虫,虫子。 《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②动物的总称。 《女娲补天》:“狡虫死,颛民生。”huǐ毒蛇。 《山海经·南山经》:“羽山……无草木,多蝮虫。”(蝮虫:蝮蛇。)【注】虫,“蟲”,原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虫”为㈡义,音huǐ;“蟲”为㈠义音chóng。今“蟲”简化为“虫”。【虫沙】旧时比喻战死的士兵或罹难的百姓。罗隐 《投湖南于常侍启》:“物汇虽逃于刍狗,孤寒竟陷于虫。”(物汇:物类,指万物。)【虫书】1.秦代文字八种之一。因像鸟形,故名。2.指虫子蛀蚀的痕迹曲屈像篆书。【虫豸】1.泛指昆虫类小动物。班固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虫谓之孽。”2.比喻下贱人(骂人的话)。陈寿 《三国志·吴书·薛综传》:“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有靦面目耳。”

(靦:羞愧。)

【虫】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音卉。

【廣韻】鱗介總名。

【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

【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

【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种。

【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

【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

【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

【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

【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

【孔註】雉也。 又地名。

【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註】蟲,邾邑。 又書名。

【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

【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

【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虫,非。(蟲)考證:〔【大戴禮】八主蟲,故蟲八月。〕 謹照原文八主蟲改八主風,風主蟲。〔【爾雅·釋訓】爞爞董也。〕 謹照原文改爞爞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