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bēi
多 音 3音
部 首
笔 画 7
五 笔 BHCY
注 音 ㄅㄟ,ㄆㄧˊ,ㄆㄛ
结 构 左右结构
笔 顺 横折折折钩 竖 横撇 撇 竖 横撇 捺 详解

字体鉴赏

陂

相关信息

相关汉字(按部首查询)更多》

陂字成语

解释及文献记载

【陂】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 bēi ]

1.池塘 组词:陂塘。陂池

2.池塘的岸。

3.山坡。

[ pō ]〔陂陀〕不平坦。

[ pí ]用于地名,如黄陂(在湖北)。

【陂】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 陂 bēi名词

(1) (形声。从阜,皮声。字亦作坡。本义:山坡;斜坡)

(2) 同本义 陂,阪也。 ——《说文》百姓曼衍淫荒之陂。 ——《淮南子·俶真》

陂南陂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宋· 陆游《思故山》

(3) 池塘 毋漉陂池。 ——《礼记·月令》。注:“畜水曰陂。”陂唐污庳。 ——《国语·周语》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小水坑里的水,不能灌满大的池泽。) ——《盐铁论·贫富》

又如:陂塘(水塘);陂池

(4) 湖泊 十顷之陂。 ——《淮南子·说林》后又穿长安城,引内 沣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 ——《汉书》(5) 边际;旁边 彼泽(水聚集的地方)之陂,有蒲与荷。 ——《诗·陈风·泽陂》故滨于东海之陂。 ——《国语·越语》。注:“崖也。”腾雨师,洒路陂(旁)。 ——《汉书·礼乐志》

(6) 另见 pí;pō基本词义

◎ 陂 pí

(1) ——“黄陂”( Huángpí):县名,在湖北

(2) 另见 bēi;pō基本词义

◎ 陂 pō另见 bēi;pí

【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bēi

①山坡;斜坡。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②水边障K的堤岸。 《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引】筑堤防水;壅塞。 《国语·吴语》:“乃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

③积蓄水的池塘。苏轼《上皇帝书》:“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陂。

④傍,靠近。 《后汉书·冯衍传》:“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引】顺着;沿着。【又】旁边;侧边。 《汉书·礼乐志》:“腾雨师,洒路陂。”bì倾斜。 《周易·泰》:“无平不陂。”【引】邪恶,不正。 《吕氏春秋·君守》:“此则奸邪之情得,而险陂、谗慝、谄谀、巧佞之人无由入。”pō倾斜不平。司马相如 《哀秦二世赋》:“登陂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

【陂】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戌集中】【阜字部】

【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

【說文】阪也。一曰池也。

【玉篇】澤鄣也。

【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

【書·禹貢】九澤旣陂。

【禮·月令】毋竭川澤,母漉陂池。

【註】畜水曰陂。 又地名。

【左傳·成四年】許人敗諸展陂。

【註】展陂,許地。又【昭十三年】次于魚陂。

【註】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 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洒路陂。

【註】路陂,路傍也。 又【集韻】或作波。

【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陂。又【灌夫傳】陂池田園。

【前漢書】作波。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游雷波。

【註】波讀爲陂。雷陂,陂名。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頹貌。 又【集韻】【韻會】滂禾切,音坡。

【集韻】與同。陀,不平也。

【爾雅·釋地】陂者曰阪。

【揚子·方言】陂,衺也,、楚、荆、揚曰陂。

【釋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

【玉篇】陂陀,靡迆也。

【唐韻正】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攺爲陂。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攺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

【博雅】陂陁,衰也。 又【集韻】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 又【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音賁。

【玉篇】傾也,邪也。

【正韻】不平曰險,不正曰陂。

【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周禮·春官·典同】陂聲散。

【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